


| 拼音 | náng,nǎng |
| 注音 | ㄋㄤˊ,ㄋㄤˇ |
| 五行 | 火 |
| 部首 | 饣 |
| 总画数 | 25画 |
| 笔顺编码 | ノフフ一丨フ一丨丶フ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丨一ノフノ丶,撇折折横竖折横竖捺折竖折横竖折横横横竖竖横撇折撇捺,3551251245251251112213534 |
| Unicode编码 | U+9995 |
| 五笔编码 | QNGE|QNGE |
| 郑码编码 | OXER |
| 仓颉编码 | NVJBV |
| 四角编码 | 25732 |
| 汉字结构 | 左右结构 |
| 造字法 | 形声 |
| GBK编码 | E2CE |
| 规范汉字编号 | 6497 |
| 繁体 | 饢 |
| 翻译 | 英语 bread (persian naan) |
| 释义 | [ ]
一种烤制的面饼。 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。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,外皮为金黄色,古代称为“胡饼”、“炉饼”。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,多为发酵的面,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。馕大都呈圆形,最大的馕叫“艾曼克”馕,中间薄,边沿略厚,中央戳有许多花纹,直径足有40-50厘米。这种馕大的要1-2公斤面粉,被称为馕中之王。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,叫“托喀西” 馕,厚约1厘米多,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,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,厚约5-6厘米,中间有一个洞的“格吉德”馕,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。馕的花样也很多,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