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| 拼音 | bīng | 
| 注音 | ㄅㄧㄥ | 
| 五行 | 水 | 
| 部首 | 冫 | 
| 总画数 | 6画 | 
| 笔顺编码 | 丶一丨フノ丶,捺横竖折撇捺,412534 | 
| Unicode编码 | U+51B0 | 
| 五笔编码 | UIY|UIY | 
| 郑码编码 | TDKV | 
| 仓颉编码 | IME | 
| 四角编码 | 32190 | 
| 汉字结构 | 左右结构 | 
| 造字法 | 会意 | 
| GBK编码 | B1F9 | 
| 规范汉字编号 | 0513 | 
| 翻译 | 英语 ice; ice-cold 德语 Eis (S),einfrieren (V),mit Eis kühlen (V) | 
| 释义 | 1.水在0℃或0℃以下凝结成的固体:湖里结~了。 2.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:刚到中秋,河水已经有些~腿了。 3.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:把汽水~上。 4.像冰的东西:~片。~糖。干~。 5.姓。冰,汉字,常作名词。会意。从仌,从水。金文作“仌”。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,体积增大,表面上涨(上拱)形。《说文》:“冻也,象水凝之形”。小篆繁化,增加“水”变成。从“仌”从“水”的会意字,于是“仌”就专用作部首。本义:水冻结而成的固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