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| 拼音 | qí |
| 注音 | ㄑㄧˊ |
| 五行 | 木 |
| 部首 | 方 |
| 总画数 | 14画 |
| 笔顺编码 | 丶一フノノ一一丨丨一一一ノ丶,捺横折撇撇横横竖竖横横横撇捺,41533112211134 |
| Unicode编码 | U+65D7 |
| 五笔编码 | YTAW|YTDW |
| 郑码编码 | SYME |
| 仓颉编码 | YSOTC |
| 四角编码 | 8281 |
| 汉字结构 | 左右结构 |
| 造字法 | 形声 |
| GBK编码 | C6EC |
| 规范汉字编号 | 3152 |
| 翻译 | 英语 banner, flag, streamer 德语 Fahne (S) 法语 drapeau,bannière |
| 释义 | 1.旗子:国~。红~。挂~。 2.指八旗:汉军~。 3.属于八旗的,特指属于满族的:~人。~袍。 4.八旗兵驻屯的地方,现在地名沿用:正黄~。 5.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,相当于县。 6.姓。 旗,读作qí,属于常用字。旗本意为上有熊虎图案的旗帜,后泛指旗帜。现代汉语中“旗”表示用布、绸、纸等材料做成的标志。“旗”字在清朝又指军队的户口编制单位,又泛指与满族有关的,旗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。“旂”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归为“旗”的异体字,但是“旗”与“旂”的古今意及字源都有差异,详见“旂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