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| 拼音 | pìn | 
| 注音 | ㄆㄧㄣˋ,ㄆㄞˋ | 
| 五行 | 金 | 
| 部首 | 水 | 
| 总画数 | 7画 | 
| 笔顺编码 | 竖折竖竖折撇捺,2522534 | 
| Unicode编码 | U+6C56 | 
| 五笔编码 | miu|MIU | 
| 四角编码 | 22902 | 
| 汉字结构 | 上下结构 | 
| GBK编码 | 9AFD | 
| 释义 | 剥取麻的茎皮。同读作pìn,本意是瀑布,多用作地名。汖:康熙字典解释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汖; 康熙笔画:7;【字汇】普拜切,音派。分枲皮也。 又【篇韵】澄知切,音驰。义同。㎳,㏟。新华字典解释『汖』拼音:pìn 注音:ㄆㄧㄣˋ部首:水 部首笔画:4 总笔画:7方言解释在山西等地,一般做地名,并且读作“can”(第四声),这个字在当地的解释为:“山清水秀之处为“汖”,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,就是瀑布.泉有三迭,第一处瀑布较大,称为“大汖”,依次为“二汖”“三汖”.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