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| 拼音 | cè |
| 注音 | ㄘㄜˋ |
| 五行 | 木 |
| 部首 | 竹 |
| 总画数 | 12画 |
| 笔顺编码 |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フ丨ノ丶,撇横捺撇横捺横竖折竖撇捺,314314125234 |
| Unicode编码 | U+7B56 |
| 五笔编码 | TGMI|TSMB |
| 郑码编码 | MFLD |
| 仓颉编码 | HDB |
| 四角编码 | 88902 |
| 汉字结构 | 上下结构 |
| 造字法 | 形声 |
| GBK编码 | B2DF |
| 规范汉字编号 | 2683 |
| 翻译 | 英语 scheme, plan; to whip; urge |
| 释义 | 1.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:简~。 2.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,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,应试者对答:对~。~问。 3.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,形状跟“筹”相似。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。 4.计谋;办法:上~。献~。束手无~。 5.谋划;筹划:~反。~应。 6.姓。 7.古代赶马用的棍子,一端有尖刺,能刺马的身体,使它向前跑。 8.用策赶马:鞭~。~马前进。 9.拐杖:扶~而行。 策(cè ),通常指计谋、计策等。在古代科举中,策指的是“策问”、“对策”。它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,“策问”与“对策”就成为出题与应试的两个部分,“策问”一般是以“皇帝的口吻”发问的,其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、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。而士子们在应试的过程中便针对“策问”的内容作出回答,也就是所谓的“对策”。说的通俗一点,“策”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时事论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