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| 拼音 | yīng |
| 注音 | ㄧㄥ |
| 五行 | 土 |
| 部首 | 缶 |
| 总画数 | 14画 |
| 笔顺编码 | 丨フノ丶丨フノ丶ノ一一丨フ丨,竖折撇捺竖折撇捺撇横横竖折竖,25342534311252 |
| Unicode编码 | U+7F42 |
| 五笔编码 | MMRM|MMTB |
| 郑码编码 | LOEZ |
| 仓颉编码 | BOOJU |
| 四角编码 | 77772 |
| 汉字结构 | 上下结构 |
| 造字法 | 形声 |
| GBK编码 | F3BF |
| 规范汉字编号 | 5727 |
| 繁体 | 罌 |
| 翻译 | 英语 long necked jar or bottle 德语 Amphore, Tongefäß mit kleiner Öffnung (S),Opiummohn (S) 法语 jarre,bouteille |
| 释义 | 小口大肚的瓶子。 罂:盛水贮粮之具罂是一种盛贮器,既可用来汲水、存水,也可用来盛粮,在汉代即已存在。但对于罂的命名及形态界定,历来颇多歧解,或说瓶之大腹小口者为罂,或称缶即是罂,莫衷一是。直到本世纪7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出土了一件带有"黄米一罂"题记的南北朝时期的陶器,人们才对罂的形态和用途有了直观的了解。后来浙江余姚又发现了刻有"维唐故大中四年……故记此罂"题记的瓷器,从而为唐代的罂树立了标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