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| 拼音 | lóng | 
| 注音 | ㄌㄨㄥˊ | 
| 五行 | 火 | 
| 部首 | 龙 | 
| 总画数 | 5画 | 
| 笔顺编码 | 一ノフノ丶,横撇折撇捺,13534 | 
| Unicode编码 | U+9F99 | 
| 五笔编码 | DXV|DXYI | 
| 郑码编码 | GM | 
| 仓颉编码 | IKP | 
| 四角编码 | 43014 | 
| 汉字结构 | 独体结构 | 
| 造字法 | 原为形声 | 
| GBK编码 | C1FA | 
| 规范汉字编号 | 0221 | 
| 繁体 | 龍 | 
| 翻译 | 英语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德语 Drache (S),Long (Name) (Eig, Fam),Schlange (auf der Speisekarte) (Ess),Radikal Nr. 212 = Drache, Drachen 法语 dragon,impérial,(nom de famille),212e radical | 
| 释义 | 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 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~颜。~廷。~袍。~床。 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~舟。~灯。~车。~旗。 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 5.姓。《辞源》云“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,为鳞虫之长”;《辞海》又云“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”。因此龙的定义为: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特征是有鳞、有须、能兴云作雨的生物。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、女娲皆龙身人首(或蛇身人首),又被称为“龙祖”。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、黄帝,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,“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”(《竹书记年》),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“神龙首”而生,死后化为赤龙。因而人自称为“龙的传人”。汉族传说中的龙能隐能显,春风时登天,秋风时潜渊。又能兴云致雨和腾云驾雾,后来成为皇权象征。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,因此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,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。《山海经》记载,夏后启、蓐收、句芒等都“乘两龙”。另有书记“颛顼乘龙至四海”、“帝喾春夏乘龙”等传说。在,流行“耍龙灯”(“舞龙”、“龙灯舞”)等风俗。 龙在人心目中是威力无比,变幻万千,无所不能的。它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。 |